编者按
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学术论坛升级改版,希望"研究和实践能够更面向真问题,有更多互动;共同体能够回归初心,有更多实质参与"。其中,分论坛报告邀请了业内资深专家用8分钟时间指出该议题的研究前沿和实践需求。 本期推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秘书长钟开斌教授针对“数据赋能应急管理微观研究与方法创新”议题提出的未来研究前沿。 钟开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秘书长 通过微观层面的文本分析开展应急管理研究,后续研究空间主要包含两点内容。第一,开展相关的细分专题研究领域。应急管理微观研究非常重要:中国的应急管理研究在20年前多聚焦于宏大叙事,重点关注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等。现在开展微观层面的文本分析很有必要。比如,关于指示批示、话语、政策文件的研究,关于应急行为的微观分析,都很有意义。我个人认为应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比如,可以将当前“危机情境下的文本沟通”这一宏观方向细化为若干小专题——像“通报的层级”就是一个重要概念。事件发生后究竟由县一级、市一级还是省一级通报。例如,“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最初由县一级通报,之后改为徐州市,最后由江苏省委省政府通报。这其中涉及“是直接亮出‘王牌’还是逐步递进”的“层级匹配”问题。此外,通报的时段(不同类型事件的最佳通报时间可能存在差异,如暴恐袭击事件与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的通报时机区别较大)、通报的频次(多与少的优劣)、通报的内容以及事件的类型等,都可在现有宏观研究基础上,切分小专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总体而言,这一研究领域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兴领域,且还有大量工作亟待推进。 第二,研究方法方面也有进一步拓展和分析的空间。在大数据挖掘方面,过去相关研究多利用社交媒体数据,像清华大学钟玮老师团队曾对新浪微博数据进行爬取,样本量达几十上百万;政策文本其实是很好的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应急管理政策的演变、领导人注意力配置和资源分配、不同类型事件的比较等,通过微观数据分析进行深度研究,尤其是当前利用大数据开展挖掘、爬虫、跟踪等工作,是较为可行的研究方法,且这类研究也容易引起国际同行的兴趣。
专家简介:钟开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应急管理、风险治理、国家安全、国家治理。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修法研究、《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评估等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课题7项。著有《应急管理十二讲》(2020年)等专著7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公共管理学报》、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Disasters等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编辑|李芒
审核|吕孝礼、钟开斌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