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5月24日,应清华大学《公共管理》课程主讲教师吕孝礼长聘副教授的邀请,中国地震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原司长车时,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修济刚分别围绕“多震灾国情与地震监测预报”和“2013年岷县漳县地震救灾行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贡献”为选课同学开展专题讲座,并同步开展“应急沧海”系列闭门研讨会第十期、第十一期。应急管理部离退休干部局史春丽一级调研员、基地相关课题组师生、MPA学员参与研讨。 车时以“多震灾国情与地震监测预报”为题作主题分享。他首先介绍了地震灾害在中国的基本情况,指出中国地震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灾害严重的特点,因此有必要重视地震的预防、准备与应对工作。其次,他分析了中国地震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分别阐述了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地震成因。最后,他指出地震监测能有效提升预报预警效果,并为震后应急工作提供指导;做好地震工作需要树立底线意识,增强极限思维。 车时老师进行课堂讲授 修济刚以“2013年岷县漳县地震救灾行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贡献”为题作主题分享。他介绍了 2013年7月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基本情况,结合实际救灾过程,分析了地方政府处置地震灾害时需注意的问题。修济刚总结了七点主要经验:组织管理协调有序;重要信息的收集全面、准确、及时;及时实施交通管制措施;抢险救援科学施救、有条不紊;临时安置物资发放有序;对志愿者的引导和管理到位;抚恤等政策及时到位。 修济刚老师进行课堂讲授 “应急沧海”系列闭门研讨会由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与应急管理部离退休干部局联合发起,将定期邀请应急管理领域资深专家围绕指定研究议题分享亲身工作经历,旨在充分发挥资深专家的经验专长,促进经验传承,特别是与应急研究的深度融合,推动应急事业发展,提升研究和实践的专业化水平。 车时老师与吕孝礼老师合影留念 主讲人简介 车时,本科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专业,硕士毕业于原国家地震局地震分析预报中心,师从中国地震预报学科奠基人梅世荣教授,长期从事地震科研、预测探索实践的组织管理工作,历任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主管预报的副司长和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多次赴地震现场,具有较丰富的地震现场工作经验。 撰稿:林晓健 图片:林晓健、兰书钦 排版:李芒、郭文博 审核:吕孝礼
修济刚老师与吕孝礼老师合影留念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