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基地新闻 » 正文
 

[文字稿] 应急研究与实践前沿8分钟:彭宗超-危机学习的全流程转型与效能边界探索

发布时间: 2025-09-21 20:51:0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编者按

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学术论坛升级改版,希望"研究和实践能够更面向真问题,有更多互动;共同体能够回归初心,有更多实质参与"。其中,分论坛报告邀请了业内资深专家用8分钟时间指出该议题的研究前沿和实践需求。

本期推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彭宗超教授针对“危机学习的全流程转型与效能边界探索”议题提出的未来研究前沿。

 

 

彭宗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下面是整理文稿(经专家本人核实):
危机学习的全流程转型与效能边界探索过去的危机学习多聚焦于“事后学习”(post-crisis learning),而当前更应从过程视角构建包含“事前学习”(pre-crisis learning)、“事中学习”(crisis learning)与“事后学习”的全流程体系,这类覆盖组织学习、政治学习等维度的全流程危机学习具有重要性必要性,且未来需着力推动从“事后学习”向“事前学习”的转型,这也是今年五十人论坛中专家引导探讨的核心方向。在危机学习的实践中,其核心目标是“促成进步”(lead to the progress),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明确影响危机学习成效的核心前提条件、变量及作用机理,尤其需要关注“事后学习”中调查与评估的类型——若采用“问责性调查”,易因相关主体规避责任导致事实难以全面披露,难以触及问题本质;若采用“学习性调查”,虽可能存在一定问题,但整体更利于还原真相,既助力高效的“事后学习”,也为“事前学习”奠定基础,这一链条值得深入研究与精进。
此外,过去对危机学习的认知常存在“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误区,事实上危机学习存在显著的效能边界,未来需在学术前沿层面进一步厘清:危机学习在何种条件下能有效发挥作用,在何种条件下作用有限,又在何种条件下无法发挥作用甚至产生负向影响,这些都是危机学习领域需重点关注并深入探索的关键议题。

专家简介:彭宗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党委书记,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北京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比较政治学方向博士毕业,1999-2001年在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研究,2006-2007年曾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从事危机管理方面的访问研究。目前主要兼任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2004年起教授公共危机管理类课程,深受学生欢迎。2009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支持计划”。还曾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奖和“良师益友奖”等。



编辑|李芒

审核|吕孝礼、彭宗超

Tags: 本文暂无Tags!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5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
Center of Crisis Management Research. CC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