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第十届学术(青年)论坛升级改版,希望"研究和实践能够更面向真问题,有更多互动;共同体能够回归初心,有更多实质参与"。其中,分论坛报告邀请了业内资深专家用8分钟时间指出该议题的研究前沿和实践需求。本期推出江南大学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红教授针对“安全问责制”议题提出的未来研究前沿。
问责制已被广泛应用于指导和塑造员工行为。它借助权威和责任的分配,要求个人、行动者或机构在行为发生偏差或出现问题时,必须向相关方明确解释其行为的合理性、正当性和可行性。当问责制被应用于安全管理领域,便演变成了所谓的“安全问责制”,这种机制通过明确责任与权力,使得每一个成员都清楚自己在安全方面的职责和预期行为标准。针对“安全问责制”在安全生产领域的未来研究,可能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精细化与个性化的安全问责机制设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企业对安全管理的日益重视,我们预见安全问责机制将逐渐从传统的固定模式转变为高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例如,类似谷歌这样的前沿企业,已经设立了清晰的安全责任层级和追责制度,确保从高层管理到基层员工都能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在未来,这种问责机制将进一步发展,不仅涵盖现有岗位和职责,还能适应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新兴工作领域的需求。
(2)科技与数据的融合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发表的世界趋势系列摘要中已表明,“随着互联网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日益显著,关于我们所有人依赖的数字生态系统如何民主地贯彻安全问责制这一问题已经变得愈加紧迫”。作为全球第三大社交网络,TikTok也已承诺将推出“透明度与问责中心”以便专家和民众对其进行审核和数据验证。这预示着,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安全问责制可能会更加依赖科技手段。例如,利用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追踪责任人,从而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责任监控。
(3)安全文化与问责制的融合: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坚信只有员工内心真正认同并遵守安全准则,企业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安全生产,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未来的研究可能会关注如何将安全文化与问责制更好地融合,使员工从内心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安全规定,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跨文化、跨国界的安全问责制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安全观念、责任认知和处理方式,可以揭示文化差异对安全问责制实施的影响机制,并提出适应多元文化环境的问责制优化建议。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也日益突出。未来的研究也可能会关注如何制定适用于跨国企业的安全问责制,以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文化背景和工作习惯等差异。
总体而言,未来“安全问责制”在安全生产领域的研究前沿将更加注重精细化的理论建构、科技化的创新应用、全球化的视野拓展和过程化的实证探索,以提高组织的安全生产水平,降低不确定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专家简介:陈红,江南大学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导,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2020年全国“最美科技人”提名及2020、2021、2022年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陈红教授担任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能源环境管理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能源资源系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等。近年主持包括3项国家级重大招标项目或重大人才专项在内的国家级项目7项以及省部级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100余项。在能源环境管理、城市绿色发展与智慧社会安全治理等领域的权威期刊上发表SCI/SSCI/CSSCI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学研究成果奖20余项。
文稿来源:陈红
审核:吕孝礼
排版:郭文博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