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第十届学术(青年)论坛升级改版,希望"研究和实践能够更面向真问题,有更多互动;共同体能够回归初心,有更多实质参与"。其中,分论坛报告邀请了业内资深专家用8分钟时间指出该议题的研究前沿和实践需求。本期推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公共行政系主任李瑞昌老师针对“灾后恢复”议题提出的未来研究前沿。
以下是整理文稿(下文经专家本人核实):
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方向,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首先,在社会科学中通常包括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两种研究。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大量地使用了时间分析,而你的研究则运用了GIS信息对地震后企业的灾后恢复情况进行空间分析(这里涉及对参会者论文的点评)。但是我们要注意空间分析自身存在的缺陷,所以在做研究时,可以把时间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
第二,空间分析里有一个最重要的“集聚”变量,它可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集聚”作为自变量或因变量时可能会造成研究结论的差异,这一点在做研究时需要考虑。
第三,灾后恢复分为长期恢复和短期恢复,它们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所以要考虑不同长度时间段灾后恢复的影响因素,这样才能使研究更加严谨,结论更加丰满。
专家简介:
李瑞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行政系主任,《复旦公共行政评论》主编,上海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研究方向为应急管理、公共管理、政府间关系,主编和专著有《行政逻辑:当代中国政府治理原理》《城市治理的范式创新:上海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调解工作总论》《公共管理导论》《中国特点的对口支援制度研究:政府间网络治理视角》《政府间网络治理: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风险、知识与公共决策》等书籍。先后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和上海市决策咨询奖。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