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基地新闻 » 正文
 

詹承豫:统筹发展和安全,适度超前、稳步推进基础设施优化

发布时间: 2022-05-04 18:08:3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编者按

日前,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下,这次会议为我国未来适度超前、稳步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明确了战略方向。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兼职研究人员詹承豫教授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

 

其一,要将统筹发展和安全战略思想贯彻于基础设施优化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不断增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基本方略,并在“十四五”规划中专章部署。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产业链布局的基本依托,又关系到产业安全、能源安全、供应链安全等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保障。因此要将统筹发展和安全战略思想,贯穿到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优化的全过程,实现既能给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又能保障极端安全风险冲击下基础设施具备足够的安全韧性,承担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产业安全、供应链安全等功能。
其二,基础设施优化要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安全的综合效益目标。基础设施优化要全面而不是片面、系统而不是零散、动态而不是静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尤其是要考虑到安全风险冲击下的成本收益,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为此需要在对基础设施运营现状进行科学量化评估基础上,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生态、安全的综合效益。如对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要以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优化的重点,在经济发展中完善网络协同,在安全保障中增强网络韧性,进而提升网络效益;对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要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和关键科技领域安全;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在提升城市群和城市生活品质的同时,防范极端灾害风险,加强城市防洪排涝、防灾减灾、公共卫生等应急设施规划建设。
其三,要坚持重要基础设施能够承受极端风险冲击的底线思维。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的需要相比还不完全适应,为此要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中,坚持底线思维。如基础设施布局中引入巨灾异地备份的思路,确保极端风险冲击下,关键基础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基础设施结构要充分考虑业务可持续发展需求,在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国家城市群、重大科技设施、人才技术分布、经济产业链等布局,确保极端安全风险情景下经济社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基础设施建设要关注安全功能,要综合考虑基础设施的区域分布和城市功能定位,立足总体国家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国家安全等多种功能互相配合支撑的城市群和产业链格局;发展模式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宏观引导,化解单纯依靠市场自我生长、产业自发集聚、城市无序扩张所产生的脆弱性,推动基础设施发展模式升级,适度超前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增强面对极端风险冲击的安全韧性。
其四,统筹协调和有序推进要考虑到各种限制性条件约束。基础设施的系统优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的投入,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冲击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剧烈波动情境下,更需要充分评估各种限制性约束条件,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坚定基础设施系统优化目标,又要充分考虑到各区域各行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约束,将这些限制性条件作为科学规划的基本前提和关键影响因素,提升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此要针对当前基础设施体系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补短板、强弱项,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系统谋划、整体协同、有序推进,精准实施。要依托事先、事中和事后评估等考评机制,加强评估督导,搞好综合平衡,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评促建,着重实践成效,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信心,动态优化执行过程。
最后,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轮驱动作用。基础设施系统优化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要多轮驱动,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面作用,分层分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坚持国家主导,又要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良好合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尤其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由于其具有较强公益性、专业性和保密性,要进一步加强国家主导推动力度,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民生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发挥其专业化和高效率优点,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规范发展,实现市场化机制和专业性机构的有效结合。在统筹推进过程中,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思想内涵,拋弃狭隘的地方保护、部门利益、行业局限等短视思维,提高政治站位,从国家安全大局出发,达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目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政策与应急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詹承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Tags: 本文暂无Tags!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5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
Center of Crisis Management Research. CC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