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社会风险治理高层论坛”
聚焦“新发展格局与社会风险治理创新”主题
2023年12月10日上午第七届“中国社会风险治理高层论坛”在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举行。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中共绍兴市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共绍兴市越城区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地方治理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中共绍兴市委政法委员会、绍兴文理学院、绍兴市兰亭智库中心承办,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所、《信访与治理研究》刊物编辑部协办,清华大学智库中心支持。此次论坛主题为“新发展格局与社会风险治理创新”,体现了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当前国内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探讨了在新发展格局构建基础上我国当前社会风险治理创新的相关议题。
开幕式上,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社法委副主任、公安部原副部长、国家网信办原副主任陈智敏,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绍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涛,绍兴市委常委、越城区委书记、滨海新区党工委书记、镜湖新区开发办党组书记徐军等出席并致辞,绍兴市越城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应尧刚主持。
陈智敏在致辞中指出,在当前全球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正见证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构,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在这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和新出路。它不仅是制造强国的战略支撑,而且是推动全球发展的关键动力。必须确保数字经济带来的利益能够普惠于民。在新兴技术的发展和治理中,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共同合作的安全观,以及科技向善的原则。需要在推动组织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同时,密切注意新兴技术的安全问题,如防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犯罪行为,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工作,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逐步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要素多领域、多维度、系统性、革命性突破。通过种种努力,确保数字经济不仅为国家带来利益,而是为全人类的共同进步和福祉服务。
陈智敏致辞
过勇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枫桥经验”作为中国共产党基层治理的宝贵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繁荣和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至今已成为新时代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典范经验,更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光荣使命。60年来,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枫桥经验”,从地方走向全国,从一种方法上升为一种理念。“枫桥经验”已经被广泛运用于预防和化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安全风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企稳向好,但同时社会矛盾、冲突及风险也表现出一些新形态、新特征、新趋向,风险隐患多,传播广、扩散快,给社会风险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对社会风险治理创新提出了迫切需求。为此,在基层化解社会矛盾,用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过勇致辞
王涛在致辞中指出,“枫桥经验”始于绍兴诸暨,经毛泽东同志批示后,从一种基层治理方法上升为全国范围的治理理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这一经验,特别是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将其作为社会风险防治的关键手段,并在新时代提出了相关的重要思想和举措。在他的指导下,“枫桥经验”不仅在绍兴得到创新和发展,还形成了全国首部《“枫桥经验”传承发展条例》。这一经验在新时代的应用表现在预防和管控各类风险隐患、降低案件和事故发生率上,成功提升了社会治理效果。面对新形态、新特征的社会矛盾和风险,“枫桥经验”在化解社会矛盾、保障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绍兴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枫桥经验”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平安中国建设水平。为此,绍兴将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探索新思路和新举措,真正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实际效果。
王涛致辞
徐军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越城区一以贯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契约化”共建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将“契约共建”的理念方法,全方位融入基层治理,坚持“力量直插基层”“数字赋能治理”“矛盾就地化解”,有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金名片。下一步,将加大社会风险治理探索力度,打响“契约化”共建品牌,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外延,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努力为全国社会风险治理贡献更多越城创新经验。
徐军致辞
应尧刚主持开幕式
上午的主论坛分主旨发言和圆桌论坛两个部分。
在主旨发言部分,中央财经大学国家风险治理与保险服务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晓林教授分享了关于经济风险与风险治理的思考。李晓林教授指出,从经济环境看,我们面临结构性优化和风险应对的更高要求。从风险的视角看,更重要的是当前处于哪一种风险进程。在经济运行的闭环中,我们需要对每一个环节做有效的风险管理,跨越风险陷阱。现发展阶段,结构失衡是个长期问题。当前就业与生产过剩、社保征缴负担与资金缺口、税收减负与财政收入、全民节俭与消费启动、住房供需、房价波动与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的平衡存在严峻挑战。应该从风险六要素结构的角度出发,通过风险分层深化对社会各主体风险观的认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的风险治理需求,以风险要素组合管理、隔离管理和匹配管理为抓手,发挥保险等风险治理工具的风险约束作用。
李晓林做主旨发言
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专委会主任薛澜教授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引发的社会治理风险和应对四个方面探讨人工智能与社会风险治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赋能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显著提升电子商务、医疗、教育、政务服务等各领域服务效能,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深度伪造、就业替代等风险。应对人工智能的社会治理挑战,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根据人工智能自身发展和影响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风险治理;推动算力、数据、算法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社会治理场景中的广泛应用;运用多种政策工具,采取敏捷治理的模式,对人工智能技术风险进行有效规制;把人工智能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提高社会认知,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薛澜做主旨发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研究员介绍了新冠病毒大流行后公共卫生建设的相关情况。后新冠疫情时代,公共卫生建设受到重视,中央、省、地(市)疾控局相继建立。疾控系统改革努力在突破编制和财政两个天花板。一批公共卫生院校建立起来,公共卫生应急培训、平疫结合的公寓和新农村建设、疫苗研制等方面也有新进展。当前传染病叠加流行风险,新冠病毒威胁依在,流感、肺炎支原体叠加感染愈演愈烈,多种病原体流行抬头。应对这些风险,仍然需要坚持常规的个体防护措施,优先对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新冠疫情之后,需要积极总结防疫经验和教训。SARS时期的防控经验十分宝贵,新冠肺炎的防控也有经验和不足。在未来应秉持和合共生的思想,平衡各种关系,提升公共卫生治理水平。
曾光做主旨发言
浙江省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院长、浙江省公安厅原副厅长金伯中教授分享了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思考。新时代“枫桥经验”已经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中国之治”的一张名片。“枫桥经验”产生发展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2003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孕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力推动下,“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基本内涵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是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经验,是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经验。
金伯中做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单光鼐教授讨论了疫情后社会公共安全的相关风险。他指出,2023年群体性事件表现出:分散、孤立、地方性、小规模、无全国性影响力等特征,且局限在具体的、特殊的经济、民生利益诉求,而不是抽象的、一般的政治诉求。目前群体性事件整体态势处于本世纪初高峰后持续下降状态的长尾阶段。我们应抓住这个“窗口期”,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在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单光鼐做主旨发言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朱正威教授分析了公共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现实和问题,并进行了前瞻性思考。朱正威教授指出,“稳评”是一项涉及政策制定和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制度安排,也是立足国家发展实际,回应社会实践要求的本土重大制度性创新。在严峻复杂的风险环境中,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各类重大决策的难度增大、决策关联的社会风险上升,健全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与治理体系,系统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制度机制、增强风险意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水平,防范化解重大决策可能产生的社会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意义重大。构建新发展格局必然面临新的风险和新的挑战,与风险共存是一种客观必然。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之上谋求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与安全的高阶融合,是对传统安全理念与治理的超越。因此,公共政策的选择与评估也应按照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基本遵循,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公共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快建立改革与创新的“免疫系统”,真正实现用“高水平安全”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朱正威做主旨发言
中共绍兴市越城区委政法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季斌介绍了越城区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的创新实践探索。近年来,越城区以“首位立区、幸福越城”为目标,牢固树立“发现不了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发现不了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的理念。聚焦源头防范矛盾风险,率先开展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省级试点工作,推动全省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应用2.0版本迭代升级,创新构建社会风险全息感知、全量研判、全域管控的工作体系。下步将围绕“应评尽评”“真评实评”“评用结合”三大重点,持续推进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应用迭代升级工作,完善与应用相匹配的工作体系、机制。
季斌做主旨发言
主旨演讲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彭宗超教授主持。
彭宗超主持主旨发言
圆桌论坛由中国社会法学会副会长、原中央维稳办副主任夏诚华教授主持,围绕“社会风险预防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论坛主题展开探讨。
夏诚华主持圆桌论坛
江苏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促进会沈旭东秘书长分享了关于当前充分发挥稳评工作在社会治理中作用的思考。他提出,稳评工作需要高标准的持续的推进规范化、社会化、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稳评工作在社会治理当中的重要作用。现阶段,稳评工作尤其需要不断完善标准,通过制定、发布标准推动规范化;通过社会资源、社会专家、社会力量来促成社会化,减少行政化稳评导致的负面效应;通过建立协会、促进会、研究会和建立行业总会等方式以行业统筹和推进和完善稳评工作行业化;树立市场意识,坚持市场化方向和导向;打造好的品牌、总结和推广好的做法经验以实现社会组织、社会评估机构和稳评项目的品牌化。
沈旭东分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魏玖长教授讲述了科学预判风险的过程与能力提升的路径。当前对风险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如只有损失状态出现的时候才认定为风险或事故,这是对风险认识的一种滞后性表现。科学预判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形成共同认知,防范和化解风险:第一是认识到风险的过程性,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所的表现形式不一;第二要认识到风险的关联和交织特性,理解特定风险在风险关联网络的位置或结构特征;第三应认识到信息不对称和判断决策的信息有限性。科学预判的能力就是对风险演化过程,规律、准确的把握,以便更准确地防范和化解风险。
魏玖长分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蔡礼强教授介绍了党建引领与数字治理双向赋能下构建全域协同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当前风险多是跨系统的,局限于单一系统治理风险效果往往不好,需要跨系统综合治理。在我国,只有强化党的组织体系,发挥党的组织体系的组织功能和政治功能,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跨业务方面的统筹联动和系统集成,才能妥善应对各类风险,提前预防和有效化解基层治理中的各类问题。“枫桥经验”强调要把组织工作做在前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抓住了基层治理的要害。
蔡礼强分享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海波教授强调了加强社会风险治理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他介绍了高校在理论研究中的基础作用,呼吁有更高的开放度,能够实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有效互动。对于安全研究而言,从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预警、社会控制研究起算,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其中最重要的判断是不能无限地推高安全的水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的是“总体”,即各种安全风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交互作用,在某一个领域追求过高的安全水平,可能导致其他领域的不安全,这在实践中已经呈现出来相应特征。从科学层面看,需要设置合理的安全水平,避免因某个领域追求过度的安全,导致其他领域安全水平的波动。最后,张海波教授呼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学术研究与实务探索的良性互动。
张海波分享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杨华锋教授回顾了国家安全治理和风险治理的新症候,比如在空间上无处不在、在时间上无限加速的特征。杨华锋教授说明了新安全格局的重要性,他指出新安全格局是对大安全格局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总体上契合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念,新安全格局的“新”重点强调纵深迭代的重要性,而非简单的横向拓展。最后,杨教授提到了信访问题和举报问题的潜在风险,认为社会治理的重点在于社会风险,同时应重点加强预防并警惕治理风险。
杨华锋分享
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曹峰副主任分享了在当前风险形势下关于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发展趋势的相关思考。曹峰副主任首先提到了经济领域的新形势与新挑战,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要高度关注经济风险向社会风险演化的趋势。第二是在风险研判机制方面,要注重环境、心态、行为的逻辑链条,要注重经济、社会等环境变化,对社会心态和行为的影响作用。其中,社会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中间变量,它具有整体性、隐蔽性、指向性的特点。三是积极创新风险预防措施。应该高度重视枫桥经验对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价值,积极关注社会心态,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效化解社会风险。
曹峰分享
会议还举行了六个平行论坛,分别围绕“‘枫桥经验’与城乡基层社会风险治理”“新发展格局、新经济形势与社会风险研判”“新时期党的社会工作与信访矛盾源头预防”“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社会风险与治理”“地方社会风险治理创新暨新形势下社会风险治理经验交流会”和“多视角下的社会风险与社会治理”六个主题展开系统深入的研讨交流。绍兴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袁海平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曹峰副主任、《信访与治理研究》刊物执行主编王凯研究员、之江智慧场景研究中心主任陶海青副教授、中国社会法学会副会长、原中央维稳办副主任夏诚华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李焕宏博士分别主持了六个平行分论坛。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金伯中教授、中共绍兴市委党校刘开君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蔡礼强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杨华锋教授、中国行政法学会副会长王周户教授、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李峰教授、浙江汇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玮兰、北京市法学会联络部主任李阳、天津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风险评估中心主任赵心田分别担任了各分论坛的评论人,对发言嘉宾的发言报告进行了点评。
六个平行分论坛
闭幕式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彭宗超教授主持。各分论坛主持人和发言人齐聚一堂对此次论坛进行专题研讨并对此次论坛的收获进行了总结,为我国当前社会风险治理创新建言献策。据统计,本届论坛从上午开幕至闭幕式结束参与人数合计300余人次。
彭宗超主持闭幕式
论坛闭幕式照片
据悉,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是清华大学国家高端智库平台的首批成员机构之一,主要从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和社会风险治理探索。由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社会风险治理高层论坛”已举办七届,得到了社会风险治理领域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有关会议成果得到实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实践应用。
撰稿: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 冯凌亢、卜凡、杨翱翔
审稿: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 彭宗超
2023年12月14日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