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学术成果 » 论文 » 正文
 

基地兼职研究人员发文探讨社会群体性事件和邻避冲突治理问题

发布时间: 2019-06-05 19:17:3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编者按:近日,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兼职人员马奔教授和他的硕士研究生付晓彤王郅强教授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张晓君陶鹏副教授和他的硕士研究生秦梦真《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分别发表三篇论文探讨社会群体性事件邻避冲突治理问题,为该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论文摘要如下:

 

论文一

协商民主供给侧视角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

 

马奔  付晓彤

 

【摘要】近年来,民众对环境质量的诉求不断提高,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治理倍受关注。在对浙江余杭“中泰垃圾焚烧群体性事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运用协商民主供给侧方法治理群体性事件的可行思路,发现:协商民主可以完善决策机制,提升民众对决策的认同和理解,促进信息公开而减少谣言散播,有助于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柔性治理方式,可以缓解极端行为的发生,通过协商民主供给侧将协商治理方式嵌入,解决协商民主供需不匹配等问题,重建政府公信力,促进民众诉求的理性表达,培育公共精神,以参与式治理代替群体性抗争。

 

【关键词】环境群体性事件 协商民主 供给侧 中泰垃圾焚烧事件 治理

 

论文二

从感知到行为: 公民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机制研究 ——基于社会行为理论视角的解释与实证检验

 

张晓君  王郅强

 

【摘 要】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带有特定意义和色彩的公民无序政治参与。从社会行为理论的视 角可构建“社会环境—感知—行为”的理论框架,用以解释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一般机制。民众 是否参与群体性事件是由他们认为其政治行为对整个政治过程能否产生影响力的感知或信念( 政 治效能感) 和所处的环境 ( 社会公平) 共 同 决 定 的。利 用 2010 年 中 国 综 合 社 会 调 查 数 据 ( CGSS2010) 进行检验,通过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 民众觉得社会越不公平则越可能参与群体性 事件; 民众政治效能感越强则越会降低群体性事件的参与; 政府工作人员不公正对待是引起群体性 事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政治效能感对于没有遭遇过政府工作人员的不公正对待的公众参与 群体性事件有降低作用,而对于遭遇过政府工作人员不公正对待的公众参与群体性事件则有促进 作用; 影响城乡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社会公平 政治效能感 群体性事件 社会行为

 

论文三

联盟属性差异与邻避设施风险感知——基于透镜模型的实证分析及政策意涵


陶 鹏  秦梦真

 

【摘 要】不同行为主体的风险认知形塑出主体间的行为差异,弥合风险认知差异、改善风险沟通工具是风险管理政策的核心。在我国环境治理变迁中,不同社会群体对污染类邻避设施风险感知发生着变化。通过对山东L化工企业的实证调查,将不同利益联盟的认知过程纳入透镜模型,量化认知决策的结果与方式,研究发现: 在风险判断时,社群联盟决策更为注重政治诉求层面,增长 联盟则更注重生态环境层面,而非经济效益层面; 同一联盟中的企业投资者和政府官员在政治诉求 层面存在明显分歧。政府应当把握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与认知,通过政策环境转换、政府角色转 变、诉求渠道转型来改善公共政策系统,以实现利益的协调与冲突的化解。

 

【关键词】邻避设施 风险认知 透镜模型 联盟属性

原文链接

 

Tags: 本文暂无Tags!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5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
Center of Crisis Management Research. CC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