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基地新闻 » 正文
 

薛澜主持清华大学“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线上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0-04-15 13:15:3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编者按  3月25日,由清华大学“大学治理体系研究”课题组、政策研究室、《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线上研讨会,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薛澜教授主持会议。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出席会议并致辞,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著名治理专家、东北财经大学原校长李维安教授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与大学治理现代化相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彭刚在致辞中指出,现代大学的发展已经深刻嵌入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的趋势之中,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持续提升、如何有效变革,是当前十分迫切又需要深刻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大学必须立足在中国大地上,依据国情发展、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对现代大学办学功能的界定,做好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与会专家讨论认为,大学治理现代化首先应考虑宏观层面的问题,解决好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边界,这是构建新型政府和大学关系、支撑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与会专家也一致认为,大学治理的逻辑既要能够展现大学的学术生产力,又应该与国家治理的逻辑相结合,这涉及到整个国家层面特别是政府层面的系统性改革,是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在大学治理体系的构建上,与会专家提出要做好大学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的分类研究,研究好大学的学术治理规律和大学外部的行政规则等问题。同时,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要与高等院校的章程修订工作相衔接,依据大学章程来办学、治校,推进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薛澜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大学治理具有三个核心要素,第一是使命定位。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大学的使命定位需要各个高校根据国家需求、社会期望和高校愿景,在资源条件等基础上不断动态调整。第二是运行模式。为了完成其使命定位,每个大学都需要探索确定自己的最优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模式。第三是治理结构。要探索相关各方对大学运行的有效引导和监督机制,与时俱进、动态调整,以期高效地实现国家和社会赋予大学的使命。

 

Tags: 本文暂无Tags!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5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
Center of Crisis Management Research. CC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