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五十人论坛 » 学术论坛 » 第十届 » 正文
 

[文字稿]应急研究与实践前沿8分钟:曹志冬 - 重大传染病疫情中的信息沟通

发布时间: 2024-04-25 15:35:1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编者按

 

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第十届学术(青年)论坛升级改版,希望"研究和实践能够更面向真问题,有更多互动;共同体能够回归初心,有更多实质参与"。其中,分论坛报告邀请了业内资深专家用8分钟时间指出该议题的研究前沿和实践需求。本期推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曹志冬老师针对“重大传染病疫情中的信息沟通”议题提出的未来研究前沿。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响应与科学应对中,如何与社会大众沟通疫情信息从而促进公众对优化防疫政策的支持非常重要。优化防疫政策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更需要社会大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通过及时、准确、全面地传递疫情信息及政策应对手段,可以消除公众的疑虑和恐慌,增强他们对政策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引导公众正确理解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这将有助于减少防疫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推动疫情防控政策落地实施并发挥作用未来研究中,以下几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1.疫情信息内容的选择与组合如何影响并塑造公众态度?疫情信息内容复杂多变且表达方式多样,数据、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模态并存,如何根据具体的政策议题和受众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框架,以及如何组合不同的信息框架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研究命题。

2.多样化疫情信息沟通模式如何影响并塑造公众态度?疫情信息沟通有直接叙事、统计数字、专家观点陈述、典型案例示教等不同模式,随着新兴信息技术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等新的信息沟通模式不断涌现。这些多样化且不断发展的疫情信息沟通模式在塑造公众政策态度方面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具有什么潜力值得深入探究。

3.如何利用受众群体异质性的信息接收偏好和反应设计个性化的优化沟通方式。当今网络化社会,公众群体的信息偏好高度异质分化,不同年龄段、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的受众可能对疫情信息的接收和反应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如何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研究设计个性化的沟通信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一个重要研究命题。

4.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深化。沟通信息促进公众支持防疫政策的研究广泛涉及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也高度依赖多源异构大数据整合、自然语义处理、多模态内容理解、深度学习等新兴信息技术,如何综合这些多学科理论、方法与技术探索疫情防控中公众政策态度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是一个值得长期展开的研究命题。

专家简介:曹志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信息化专班的专家组成员,北京市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疫情防控专家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计算、时空大数据分析、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核心参与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等科技计划的科学研究, 主持国家级项目/课题10多项,发表研究论文120多篇,参与主编/译著作3部,获10项科技奖励。


稿来源:曹志冬

审核:吕孝礼

排版:郭文博

Tags: 本文暂无Tags!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5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
Center of Crisis Management Research. CC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