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基地新闻 » 正文
 

彭宗超:“举国体制”救灾 在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发挥优势

发布时间: 2020-04-21 22:26:1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编者按  近日,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彭宗超教授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公益年直播课堂”上发表了题为“卫生应急的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的主题演讲。以下是来自光明网的报道。

 

      彭宗超表示,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方面,我国优势在于我们有举国救灾体制,联防联控机制和对口资源机制。疫情防控初期,我们需要在传染病大流行时期做最坏情景假定,因为在最初阶段是最艰难的,我们难以获得外部帮助,所以最坏情景准备是非常重要的。疫情防控后期,我们要变威胁为机遇,需要事后的调查评估机制来跟进,这不仅是为了事件问责,更是为了全面系统地总结疫情防控的经验及教训,找到真正的短板和漏洞,然后去学习和改进。

 

  “关于公共卫生的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卫生应急的六大体系及、六大能力是我们今天需要特别关注的。” 彭宗超表示,其中包含三个基础体系,第一是预防和控制体系,包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风险预防和控制体系。第二是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体系主要是解决“谁应急、谁负责、谁支持、谁协同”的问题,谁有决策权和指挥权是特别关键的。第三是医疗救治体系,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就涉及到医疗救治跟进、防控救治一体等环节。此外,卫生应急还包含三个相应的保障体系。第一是医保的救助体系,这是我们公共卫生体系的基础系统,也是我们卫生应急的关键,国家对于疫情是有医保“兜底”保障的。第二是法治保障体系,我们“一案三制”的制度体系,特别是法制在我们整个卫生应急体系当中是最基础性的制度体系。所以它会涉及到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等,这些相应的法制保障必须要到位。第三是物质保障体系,我们要有相应的资源,当然物资保障体系也可以扩展为资源保障体系,这样不仅仅包含物质,还包含人力、技术等方面。

 

  彭宗超认为,按照应急流程,卫生应急可以初步分为六大能力,第一是源头预防化解的能力,我们将来是否有相应的源头预防化解机制或能力,如果我们能从源头上解决相应问题,后端风险就会大为降低,而且防灾减灾的投入产出比是最好的。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把生物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大力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第二是早期监测预警的能力,“四早”中最重要的是“早发现”,尤其是不明原因的疾病或事件对早期监测预警构成了巨大挑战。第三是依法科学防控的能力,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我们要做法制完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法制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卫生应急领域中去。第四是对于最坏情况考虑和峰值压力应对的能力。我们不仅要考虑它的常规情节,更要考虑它在未来可能出现的高端峰值压力的需求,针对需求去做压力的测试。我们需要提前进行压力测试,做压力情景的假定,做相应预案跟进与资源配置。第五是舆情风险沟通的能力,我们在事件发生后,通常面临两方面的应对压力,即事件本身和舆情风险的应对压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两线应对的概念,舆情风险沟是伴随突发事件发生全过程的。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卫生应急风险的意识,应急能力当中舆情风险沟通意识和能力的建设。第六是各方联防联控的能力,我们传承下来非常重要的联防联控机制经验,今天的联防联控机制存在于政府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层级政府和部门之间也要做联动。此外,我们还要扩展到地区的联防联控。甚至在全球峰会上,我国特别倡导在全球也要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所以我们的联防联控概念也包含了国际合作的概念。

 

  彭宗超介绍,对于我们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第十二次会议做了全面的部署。会议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新闻来源:光明网 

Tags: 本文暂无Tags!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5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
Center of Crisis Management Research. CC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