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基地新闻 » 正文
 

薛澜:加快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变革

发布时间: 2020-03-15 23:21:1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编者按  在全国合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3月7日下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召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体系治理变革”专家网络座谈会。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薛澜教授等知名专家参加了座谈会并发言,就推进公共卫生体系治理变革积极建言献策。以下是薛澜教授发言实录。

 

 

加快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变革

 

    我想先谈两个宏观背景方面的问题,然后聚焦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第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首先是国家治理的体制性安排,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然后是治理体系内中央地方关系,各个横向不同领域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对于应急治理体系至关重要。

 

    第二,国家医药卫生体系。这个体系有一个全链条,从健康教育、公共卫生、疾病防控、临床医疗服务、疑难杂症的治疗、到临终关怀等。我认为,2009年以来的医改,很多供给侧的问题并没有真正的解决,目前我们的基本诊疗模式仍然是以到医院看病为主,是一个效率低下的落后模式。但是,这个模式在医改之后仍然在不断地加强。原来提到的以社区为主的分级诊疗模式没有实现。这背后的原因要深入的反思和考虑。这次武汉之所以引起大规模的交叉感染,与此有很大关系,值得下一步探讨。下面我集中从风险管理(事前)、应急管理(事中)、善后总结(事后)来谈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一、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最核心的是疾病控制体系。这个体系可以分成三块,即风险识别、风险研判和风险预警。

 

    第一个步骤是风险识别。这次大家讨论比较多的疾控直报体系。这次疫情中风险识别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当诊断到有不明原因的肺炎是上报了,但是,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由于受到行政干预,没有直接及时报到国家卫健委。但是,从它获取基层哨所医院信息来说,其实是起到作用的。

 

    第二个步骤是风险研判。这个环节是有问题的,缺乏体制性的安排。可以说,前期的失误就是风险研判出了问题。因为任何不明原因的传染病,一开始尤其是不明原因或者是原来没有出现过的疾病,不能随便向社会发布。这个时候,确实需要有一个多学科各方面专家的机制进行研判,而这个研判应该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体制性的,有责任的机制。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没有这样的机制,我们有几个专家组,他们的作用只是咨询、建议,没有承担任何责任。我觉得传染病疾病这样重大的问题,专家机制十分关键。所以,风险研判要有体制性的安排。他们要在尽可能收集到各种材料的情况下做出研判,这个时候,如果谁有任何隐瞒相关信息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这个专家组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他们做出研判以后,也许能够确定,也许无法给出定论,但必须把他们最好的判断提交给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来决定下面的行动——是否要向社会发布预警。

 

    第三个步骤是风险预警。武汉地方政府认为他们没有发布疫情的权力,应该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我国传染病法的确是这么规定的。但是,大家没有注意的是,200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上有一条,在突发事件可能性加大的情况下,地方行政部门是可以发布风险预警的。一些地方政府在台风来临的时候,往往就是这样发布的。但实际上除了台风之外,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没有真正发布过其它各种风险预警。

 

    因此,风险管理的整个链条应该是,捕捉传染性疾病信号后,进行科学的研判,然后由地方政府确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包括在必要的时候发出预警。现在这个链条出了问题,风险研判缺乏机制性安排,风险预警也没有真正实施。SARS当时的情况其实跟这个是类似的,我们是在同一个地方又摔倒了一次。

 

    二、应急管理

 

    1月23日武汉封城以后,武汉进入到应急管理的紧急阶段。封城之后到2月初确定“应收尽收、应查尽查、应治尽治”的政策之间,从各个方面了解的情况看,应急指挥是比较乱的,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从2018年机构改革重大调整后,转型还没有到位,所以非常可惜,这个体系这次没有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那么,目前国家层面的实际指挥体系就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还是有很大的不足之处。我们在2010年做的关于2009年甲流评估的时候,就对联防联控机制的利弊做过分析。因为这次疫情核心的重点是武汉,应对疫情需要在武汉设立一个指挥部,坐镇武汉协调全国。联防联控机制是一个协调机制,不是一个指挥机制,所以前期很多的决策总是步步落后,让人着急。其实突发性公共卫生预案对指挥体系都有设计,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按其执行。

 

    三、善后学习

 

    善后学习很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教训,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做这个工作了。2003年非典以后非常重视,也促进了应急管理体系的变革。2009年应对甲流之后,当时卫生部委托我跟曾光牵头对甲流防控做了一个系统的评估,对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也提出了建议。现在大家指出的很多问题,当时那个评估已经指出来了,但可惜的是很多东西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所以,我觉得我们事后怎么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并真正落到实处,这方面也有大量的经验教训需要吸取。

 

新闻来源:中国改革论坛

 

Tags: 本文暂无Tags!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5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
Center of Crisis Management Research. CC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