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基地新闻 » 正文
 

基地主任彭宗超教授参加“第二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 并作主题发言

发布时间: 2015-12-21 19:28:1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125日,第二届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办,主题是“政治传播:多元对话”。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传播研究中心举办的年度学术会议,第一届论坛于2014921日举行。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彭宗超教授受邀参会,并作了 风险沟通与信息治理的主题发言。

 

彭宗超教授发言原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参加今天这样一个盛会!我是学政治学的,没有学过传播学,所以来到政治传播学的现场还是有点不太自信,希望从大家身上找到自信,因为向大家学习就能找到自信。

    这些年我自己确实做了很多有关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特别是风险管理、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也适当关注了风险治理当中信息的作用问题。我前面跟何晶主任报题目的时候,我报的题目是风险治理与信息沟通,结果何晶主任给改了,我发现改得比我原来报的题目还高大上,还好,所以我就来做一个命题的作文。

    时间关系我讲三个方面,首先我想跟大家从一个案例切入,然后我们来看风险治理与沟通,特别是在风险治理当中,沟通为什么是必要的。第三就是风险信息与治理,风险信息跟我们常规的信息,一般的信息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它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首先这个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案例,我看到后面夏老师等将专门给我们做深度的解析,我这里只做一个案例引入。天津港大爆炸之后,一些天津人要“百度迁徙”了,迁徙到各地去,尤其是还可以往西北跑,往北京跑,因为风往东南刮。如果天津人提前知道有关风险信息,那么他们会怎么样?在过去一些年里,全国危化品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天津危化品企业占全国危化品企业的70%多。如果我们是天津人,提前知道这一信息,会只在爆炸发生之后再跑吗?我估计大家可能有多种选择,也许可以提前跑了。所以这里面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明明生活在一个风险社会,我们明明生活在风险当中,但我们可能对有关风险信息并不了解和掌握,这可能会影响我们今天的生活品质,也影响了我们在风险发生那一刻一系列的行为,非常值得我们反思。当然反过来,如果我们真的给大家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大家真的会跑吗?也不见得,这就涉及到心理学研究的风险认知与行为反应机理问题。

    第二个方面我们来看看风险治理与沟通的问题。关于风险形态,我从几个方面做个简要的展示,首先我们确实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险社会当中。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以后,现代化过程当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的风险情况,如工业技术性事故灾难等。从风险形态来看,我们国家主要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中哪些是传统的,哪些是现代的,不太好区分,有些风险看起来是传统的,但是可能带有一些新的特点。有些风险看起来好像是新的风险,但说不定跟传统的风险也没有多大的区别,总之风险形态是多样的,我们的风险类型确实是非常繁多的,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

    对于风险,我们过去比较重视讲风险管理,后来我们讲风险治理,治理和管理的区别,大家越来越清楚,不是单向的管控,更强调多元的合作治理。原来可能比较关注的是单一的风险管理和治理,现在越来越重视全面的风险管理及治理。在中国知网学界研究成果中,我们看主题词近20多年的变化,也会发现这样的一些趋势:从风险管理到风险治理,都有一个增长的趋势,当然风险治理还是小众主题。全面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治理,也是小众主题,相比于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肯定是小众,全面风险治理更是小众,但是总体来看确实在21世纪之后,它们都呈现出日益飙升的态势。

    这是我今年在一篇发表的论文里,根据前面学术研究发展的趋势和中国实践发展需要,也根据中国阴阳五行和合的思想,建构了一个和合式的风险治理框架—危与机、风与险,其实跟阴与阳都有很类似的对立统一关系,因此,我们把风险形态分成五大类,把经济风险与危机从社会风险与危机中区分出来。风险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不单纯只讲政府,而是一个包括政府、社会、公民、市场与企业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关系。从风险治理阶段上我们也做了更加细化的规避准备、预测预警、应急响应、恢复重建、学习提升5阶段划分。现在我们实践中提的一本四全应急要求“全灾种、全流程、全主体、全方位”就是全面风险治理的体现,也与合和式风险治理的框架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另外在国际上,国际风险治理协会也有一个很好的概念框架,他们今天讲风险治理,特别是会讲整合式风险治理,即全面风险治理。它们框架图左边是理解风险,右边是付诸行动,具体可以分前评估、评价、描绘估计和管理处置四大块,四大块中间的连接点,就是风险沟通。沟通在整个风险治理框架里面,是处于一个核心和相互连接的地位,所以从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今天讲风险治理,绝对不可以忽略的一个方面,就是风险沟通。

    那在沟通方面,说起来很重要,大家都会有共识,但是我们今天确实会遇到沟通的困境,总是会发现像天津港这样的风险信息并不会提前披露给我们今天很多风险信息如地震中长期风险信息都还是没有能与社会分享。大家可以发现这在风险治理与沟通中是非常尴尬的,我们的风险信息为什么不能跟大家提前沟通呢,有的说沟通不沟通无所谓,有的说风险信息披露了可能会引起公众的恐慌,也有的说宣传就行了,不用互动式交流与沟通。

    2008-2009年我们做了甲流前后的问卷调研,公众在对有些风险的认知程度越低的时候,他们的担忧程度不是越低,恰好有是越高。而一旦当我们信息提供越来越充分的时候,他们的担忧程度反倒降低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所以这其实可能很值得我们思考,跟前面所提到的大家常规的一些担忧也许不太一致。

    第三个方面我们来看风险信息与治理。首先我们看风险信息,它的特征首先源自于风险本身,风险具有很多的特征,其中一个特征就是不确定性,使得风险信息本身也会具有不确定性,风险信息本身还具有不完备性,因为时间的关系,或者因为人的认知能力有限,有些风险信息不见得能够被完备的认知。即便信息是完备的,但从认知的角度来讲,人们能比较准确认知风险吗?也不见得,因为我们关注度有时候不一样。还有我们的行动,即便前面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们真的会重视与行动吗吗,也不见得,因为风险准备与控制行动可能还会有一些叫非预期性。

    我们过去做过北京民众地铁恐怖风险认知和准备行为研究,风险认知可以分为风险可能性认知和威胁度认知两大类,准备行为分为防护准备行动和疏散准备行动两大类。结果我们发现民众风险可能性认知方面越高,准备行为相应来说会越高,这是正相关的。但威胁度认知越高,公众的准备行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这是跟我们原来预期很不一样的,但是这里面可能有多方面的解释,一个方面是威胁度越大的概率就会越低,这就跟前面风险可能性认知与行动的逻辑是一致的了,另外也可能跟我们过去总是宣传政府的作用,让人们感到威胁度越大时就越不是个人能解决的,而是政府能解决的,所以人们就容易产生有高度依赖政府的思维与行动习惯。

    接下来我们看风险沟通本身就是风险信息的沟通。风险信息沟通,其实从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来看,是不是可以自发自主来进行呢?如果能有一个风险信息的市场交流场所与机制,社会就可以自发自愿的交流了,这是很好的,但它实际上有的时候存在,有的时候并不存在,因为有的时候风险信息不是那么对称的,风险信息往往掌握在特定的专业部门当中。同时我们恐怕还需要思考,这样的风险信息沟通是不是需要有关的社会规制,特别是政府规制,因为在风险信息传播的时候,一些机构不愿意公布应该公布的信息,也有一些风险信息发布具有负面的外部性,因此这都需要我们加强风险信息沟通的规制。

    再就是信息沟通到底如何有效治理?我认为有五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要高度重视风险信息沟通,如果我们不重视,显然不仅仅说是风险治理框架不完整,更重要的是在政府影响社会的政策干预工具箱里面,我们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因为在公共政策工具分类里面,我们通常不仅有有政府强力介入的规制性手段和公民自愿和市场自发性手段,还有中间的类似于信息和税收等的混合性手段。信息本身是我们治理的对象,同时也是我们治理的工具。我们可以把风险信息的沟通看作成治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前些年给亲戚找房子,问房主的房子抗震吗?他说抗震干吗,什么时间会有地震?有了地震也没关系,有政府呢!这里面的关键,第一我们要不要提供有关的地震中长期风险信息,提供了信息要不要跟他们有效的沟通,不要让他们对政府产生过度的依赖。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在风险信息沟通中的作用,因为时间关系这个就不多说了。

    第三个方面是有效的发挥政府规制的影响。事件发生初期的时候,往往是信息不充分,但是再过几天以后,信息不是不充分,而是越来越多,且鱼龙混杂,这时信息的规制就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个方面是转变信息传播的固有模式,从单向传播发布要往多向的沟通互动转变。

  第五个方面是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进步,今天很多专家在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利用大数据来助力风险信息沟通。

    最后一点,在一般沟通基础上,我特别想强调的就是,今天的风险信息沟通,要不要关注风险信息的意义构建,意义构建我们怎么样去理解?一般性的风险信息沟通要及早,负责、真诚、不妄断,不过度承诺,基于这些我们要以一个科学的态度来进行信息的沟通和发布。同时我们也确实要对有关的风险信息进行一定的意义建构,这种意义建构要服从风险动员和风险安抚的需求,比如说医生碰到一个牙痛的病人,他会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说这个话意思是要重视牙痛本身。如果医生碰到一个癌症的病人,他不会说癌症不是病,病起来要人命,他肯定会安抚。所以风险信息的沟通,除了客观、真实、负责,某种层面上来看,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些适度的意义构建。

    谢谢大家!

 

 

Tags: 本文暂无Tags!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5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
Center of Crisis Management Research. CC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