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基地新闻 » 正文
 

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的创新实践——访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彭宗超

发布时间: 2020-11-09 23:49: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编者按  近日,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彭宗超及其团队接受《中国应急管理期刊》记者采访,为读者解开应急基地教育培训的创新实践密码。


应时应势而生

 

记者:清华大学在“非典”之前已经开展危机管理研究,作为应急管理教育培训领域的先行者,应急基地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彭宗超:早在2001年,薛澜教授就带领我们开始研究危机管理,成立了研究小组。2004年,基于非典的经验和教训,北京市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应急基地。应急基地参与了多次国家重特大突发事件应对研究,比如2008年的南方冰冻风雪灾害和汶川特大地 震、2009年的甲流防控等。2008年,应急基地配合学院与哈佛大学合作举办应急管理专题培训,吸引了全国各地同行前来观摩学习,北京市应急管理部门专门派干部全程参与培训;2010年,应急基地学院跟亚洲开发银行合作举办湄公河流域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专题研讨项目;2013年,应急基地与英国海外开发研究所合作举办应急管理国际研讨项目;2016年,应急基地从90多家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科基金“智库研究项目”资助。应急基地还发起组织了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青年分论坛及暑期学校,目前已成为国内应急管理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平台。

 

专业人才培养

 

记者:应急基地既重视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升,又重视人才培养,请问应急基地的培养模式和优势是什么?

彭宗超:近年来,应急基地为国家培养了上百名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人才,分布在各个领域,从事着公共危机管理、风险治理、应急管理、灾害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急基地既重视学历教育,又重视干部培训。

学历教育:我们公共管理学科现已获批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建设,在博士、硕士学术型人才培养方面,基地老师指导的各类学生大都做应急管理方向的学习研究。在专业型人才培养方面,应急基地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比如每年至少有十多名MPA同学选择做应急管理方向论文,目前已有数百位同学做过应急管理方向的论文研究。应急基地也有公共危机管理和冲突管理等专门课程储备,服务于各级各类教学工作。应急管理的课程模块作为公共管理培训课程体系的重点,在公共危机管理、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特别是应急领导力、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已融入学院大部分的培训项目中。应急基地还聘请一批海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聘请专业领域的学者担任专兼职研究人员,目前已经形成了博士后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为科研院所和党政机关培养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筑牢根基。
干部培训:清华大学是首批中组部认定的高校干部培训基地,公共管理学院主要承担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20年累计为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培训领导干部近7万人次。尤其是在承担中组部司局级专题研修项目中,我们特意设计有应急管理、社会风险治理及国家安全体系构建方面的专题课程。在教育培训中,不仅仅有学界的知名专家授课,我们还特别邀请实务界的领导、部门专业人士来给学员授课交流。此外,我们还非常重视跟地方党政机关开展合作。2017年到2019年,我们培养了160名应急管理干部。近年来,我们跟北京政府部门合作的城市风险管理、特大城市治理、疏解非首都功能等特色专题项目中,也专门设计有应急管理课程。
2020年1月11日,第八届“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在河北省雄安新区举办

创新方式方法

 

记者:应急基地的教育培训有哪些亮点和特色创新?

彭宗超:在近些年培训中,应急基地注重“三个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教学相结合、邀请实务界领导和专家参与授课相结合等,灵活运用干部教育+智库指导的模式,紧跟现实需要,创新培养方式,积极开展应急管理教育培训。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我们运用线下教学培训模式的同时,也积极运用在线教学。应急基地在已有精品课《公共危机管理》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学堂在线慕课课程,并向全球全社会开放。目前学习过该课程的人数总计已达十多万人。该课程于2017年被教育部评选为 “国家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尤其是在今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配合学院积极参与网络微课和公益在线直播课,薛澜老师的课程有七八十万人同时在线听讲,影响很大。
应急培训中涉及的应急意识、应急知识等内容,可利用在线教学模式,对于演练性、模拟性和实操性的,则在线下展开,线上线下,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今后,我们还要在教育培训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上进一步创新,更多地去运用远程教学、网络教学、慕课资源、直播课、在线直播课等形式,在更大的范围去做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的 公益分享。
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相结合。2007年,应急基地跟某市委市政府合办全程情景模拟式培训项目——“危急五昼夜”领导干部公共应急与危机管理能力培训。“危急五昼夜”培训以经历系列危机应急事件为主线,采用系列专题讲座、情景模拟训练、实地参观访问等相结合的方法,除全面系统地介绍和研讨应急与危机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全新理念,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实际邀请专家点评和专题讲座,还带领学员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入模拟的现实情景,感受真实的危机应对,从中发现并解决危机应对中的有关问题,切实增强了领导干部应急与危机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其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和其他类型突发事件的专业能力。
学历教育:我们公共管理学科现已获批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建设,在博士、硕士学术型人才培养方面,基地老师指导的各类学生大都做应急管理方向的学习研究。在专业型人才培养方面,应急基地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比如每年至少有十多名MPA同学选择做应急管理方向论文,目前已有数百位同学做过应急管理方向的论文研究。应急基地也有公共危机管理和冲突管理等专门课程储备,服务于各级各类教学工作。应急管理的课程模块作为公共管理培训课程体系的重点,在公共危机管理、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特别是应急领导力、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已融入学院大部分的培训项目中。应急基地还聘请一批海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聘请专业领域的学者担任专兼职研究人员,目前已经形成了博士后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为科研院所和党政机关培养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筑牢根基。
项目设计的案例,涉及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学员全程参与其中,以相关部门领导者身份角色开展决策、部署工作,既有代入感,又有使命感。

××市领导干部“危急五昼夜”应急能力培训课程表

将来应急管理部门如果有要做这种全程情景模拟的培训,我们可以深度开发此类课程。举个例子,我曾参观的某大学的情景模拟培训中,有模拟一场重大国际战争决策,战争前后情景模拟很久,提前好几个月做准备,然后真正打的时候是闪电战,打完了后续收场也耗时费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做全程情景模拟,在情景模拟大厅,主场地模拟联合国,再配几个专门的情景房间,每个房间分别模拟不同的国家,房间里设备一应俱全,可以内部开会,也可以随时跟任何一个国家、跟联合国来进行沟通。如果把全程情景模拟用于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效果将会非常震撼。
干部教育+智库指导相结合,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我们邀请智库对课程设计整体把关,使培训更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智库单位作为学术支撑提供教学资源、专家力量、课程规划;学院干部教育中心负责专门的教学服务,安排专职教学服务团队对接具体项目的合同、立项、学校审批、财务、日常教学组织、结业证书制作等具体教学工作。智库作为党政决策部门的“外脑”,拥有雄厚的智力资源、深厚理论基础和专业积累,同时又紧跟时代发展,使针对干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更加精准,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真正通过专业性和针对性的培训弥补学员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短板。

学术科研转化

 

记者:在新肺炎疫情防控当中,应急基地先后提交了30多篇专门研究报告,请问应急基地多年以来如何运用学术成果提高教育培训的专业性,这些学术报告、论文等是如何转化为教育培训资源的?
彭宗超:应急基地一直以学术为本、应用为重。我们的教育培训注重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应急培训的知识资源,比如针对非典、甲流、新冠肺炎等的学术研究成果,已经运用到培训项目课程里,再比如,薛澜、夏诚华、曹峰、吕孝礼等老师从事的危机管理和风险治理学术研究及政策研究成果,在我们的培训课程中也都有体现。我们之前做流感大流行研究成果也及时转变为相应的培训课程,曾为全国卫生系统、部分省市的卫生应急相关领导做过干部培训,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彭宗超教授主持某市应急管理局培训班讲座课程

面对供需发力

 

记者:结合应急基地的经验,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应该如何发力?
彭宗超:可以从需求端和供给端两个方向发力。从需求端来看,现在核心的问题在于党政机关要加强重视力度;从供给端来看,清华大学的培训有能力提供师资和课程。具体到应急管理研究基地来说,我们过去的培训可能更多地侧重学术、宏观、政策,未来我们将在博士培养项目、硕士培养项目、MPA培养中,开设专门培养方向及专业,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应急管理专业及方向的必备和可选课程。

应急基地将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紧跟应急管理学科发展,依靠科学研究,不断满足应急管理领域干部应急能力提升需求。未来,我们不仅要做常规性应急管理培训,更要做应急管理领导力提升培训。

学科建设规划

 

记者:在学科建设方面,应急基地是如何思考的?如何看新形势下的应急管理教育培训?
彭宗超:现在全国已经有20多所高校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立应急管理二级学科。是否设立一级学科需要认真论证,若需要设立,最好也要有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先行试点,待试点成熟后,综合考虑试点情况和现实需求,再来决定是否需要上升设立一级学科。

就目前来看,现在各级政府确实比以前更加重视应急管理的教育和培训,但力度依然不够。
未来,我们希望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更加重视应急管理的系统专业教育和培训。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不应该仅仅是一堂课,而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学科教育培训体系。 

未来重点思考

 

记者:作为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的创新实践者之一,应急基地在多年教育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有哪些思考?
彭宗超未来应急管理教育培训要注重以下三点:

第一,要有现实针对性,一定要服务于现实需求。

第二,针对培训对象的特定需求,要特别重视做风险意识、应急知识、危机应对能力培训,应急管理培训要做到意识先行、知识并重,技能提升。

第三,培训既要有现实根基,也要有学术研究支撑,这样培训才能有深度、有厚度。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2020年07期) 

Tags: 本文暂无Tags!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5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
Center of Crisis Management Research. CC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