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基地新闻 » 正文
 

2020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

发布时间: 2020-11-02 10:45:1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编者按  2020年10月31日,以“人工智能: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变革”为主题的第18届北京两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功举办。论坛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承办。论坛得到了中国社科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工作委员会、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智慧应急工作委员会、盈合(深圳)机器人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北京两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作为高端互联机制和决策参考平台,每年选择两界专家共同关注的首都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进行研讨。本次论坛着眼于完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的治理体系短板,邀请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10余位专家学者与实务人士,聚焦人工智能时代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本次论坛主要分为开幕式、人工智能与超大城市应急管理现代化圆桌论坛、风险善治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圆桌论坛三个环节。两界学会代表、清华大学师生和新闻媒体代表等200余人现场和线上参加了本次论坛。

 

▲2020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嘉宾合影

 

开幕式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张淼主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马林,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彭宗超分别为论坛致辞。马林书记诚挚欢迎两界顾问和参会嘉宾,热烈祝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20周年。他表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管理的能力和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也在推动大城市的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他希望两界专家学者发挥协同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首都发展提供更为前瞻的现实应用指导。彭宗超教授指出,人工智能赋能的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也是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体现。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规划《建议》中特别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仅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包括学术界在内的社会各界需要积极参与的共同使命。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田文,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崔占辉出席会议。

 

▲张淼主任主持

 

▲马林书记致辞

 

▲彭宗超主任致辞

 

“人工智能与超大城市应急管理现代化”圆桌对话由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曹峰主持。

▲曹峰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应急管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薛澜全面分析了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使用人工智能的价值意义与新挑战。薛澜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疑为经济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但是不能忽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的治理问题。从应急管理全过程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主要聚焦于善后处理阶段,在前期风险的捕捉和研判阶段,人工智能技术蕴含的巨大潜力还未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中要合理划分个人隐私和集体安全之间的边界,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不利影响。

▲薛澜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段伟文系统分享了面向应急管理变革的建设性的人工智能伦理构建的有关思考。目前应急管理中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对人流和物流的流动性管理,他强调未来在拥抱技术的同时,要对社会问题和价值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在创新中综合考虑价值、技术和伦理问题。要关注不同主体的伦理诉求,克服人工智能的应用瓶颈,发展更为精致化的人工智能。要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基础、场景、边界和生态,走向建设性的人工治理。

▲段伟文

 

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主任、教授,北京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晓理介绍了人工智能时代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之道。他提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构建大型城市食品安全情报分析与综合研判平台,实现风险研判动态智能、应急处置协调高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事件全链条预测、损失评估和辅助科学决策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有助于大型城市的治理由被动防御实现主动预防。

▲李晓理

 

清华大学智库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科教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苏竣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与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苏竣教授认为当前面临的众多社会问题,单纯依靠自然科学无法解决,未来要更多依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来解决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和社会应急管理领域中具有极其巨大的应用空间,特别是有助于解决公共政策治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障碍。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应急管理的政策制定过程和政策主体的参与模式,畅通了参与渠道,体现了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要把更科学化的措施放在前端,防患于未然,推动社会从危机管理向社会治理乃至平安社会建设。

▲苏竣

 

盈合(深圳)机器人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沈岗介绍了为超大城市的应急管理构建机器人智能防护网的实现方案。针对应急管理人员1年365天、1天24小时随时准备待命的工作状态,沈岗带领团队实践用机器人+人工智能的方案来解决应急管理人员数量需求和工作压力的现实困难。此外,沈岗认为机器人在智慧商业楼宇、医疗机构院感防护、大型城市仓储物流和应急体系建设中的无人工厂生产、复合能源应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沈岗

 

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青龙介绍了开源情报在应急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的技术底层,而且三者之间相互关联、不断融合。李青龙提出要用自然科学来支撑社会科学的发展,以互联网能力辅助社会科学工作者做技术分析和研究工作。开源情报分析应用对社会调查非常关键,好的决策建议需要高质量的开源信息和专家的研判能力。李青龙呼吁要真正利用公开信息,设计好专家工具、挖掘开源情报的价值,为国家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现代化提供支持。

▲李青龙

“风险善治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圆桌对话由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吕孝礼主持。

▲吕孝礼

 

彭宗超教授首先分享了他关于风险善治与应急体系变革的有关思考。他提出,在中西文化交会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引入风险善治的理念、制度和技术。风险善治包括三个层面:价值善治、制度善治、技术善治。价值层面我们有独特且富有成效的强调人民至上、生命安全至上理念,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的价值,如还需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人工智能的应用就是技术善治的一个表现。制度善治方面2003年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长期致力于“一案三制”的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从风险善治的角度,应该重视闪淳昌教授提出的“一本四全/五全”,即以人为本、生命安全至上的理念,全风险、全过程、全社会、全方位甚至全球化的综合风险治理体系的构建。体制建设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8年应急管理部组建已将自然灾害类事件和安全生产类事件的应对做了整合,但是未来是否需要从更高的层面去建构覆盖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两类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需要大家进一步探讨。

▲彭宗超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结合自身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实践,提出中医中药应该在未来应急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刘清泉认为应急管理事件的处置中都关联医学,都涉及到人的生命。中医中药不仅仅是治病之术,其很多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治理之道。刘清泉以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应对和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生动阐释了中医中药在应对大型突发事件中的独特作用,希望今后在应急的预案、制度和管理中要融入中医中药的思想和技术。

▲刘清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魏玖长教授深入介绍了区域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成果。魏玖长教授提出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于分析环境因素对事故发生的影响、突发事件爆发后利益相关者如何研判风险态势和突发事件演化过程中公众的感知如何波动三个方面,即抓住突发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发生后公众如何认知、发生后政府如何应对三个环节,以探讨如何实现风险善治。研究发现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公众的行为反应与情绪波动。魏玖长教授提出区域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有原则性的共同认知,如系统治理、快速甄别、平战转换、透明与包容、区域的联防联控等;另一方面需要重视以治理的视角来完善区域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使其运行更加人性化。

▲魏玖长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詹承豫教授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剖析了新冠疫情防控中影响中国风险治理绩效的关键因素,从风险决策、风险处置、风险沟通、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测角度阐释了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效果,同时在风险分类、应急响应、应急救治、人流数据和复工复产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防控疫情传播风险同时有序恢复经济。詹承豫教授认为技术创新已不仅仅局限在工具层面,而是通过重塑风险自身特征、改变风险治理模式、转变风险沟通方式、提高风险监测效率和增强风险处置能力影响着整个风险治理过程。

▲詹承豫

 

原中央维稳办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夏诚华教授指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应当加强机制建设和法制建设。以这次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指挥协调全党全国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在很短时间内有效的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并逐步恢复了生产,转入常态化防疫抗疫的阶段。这在世界抗疫史上都堪称范例。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次抗疫的经验,并推广至应急管理的各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并将其制度化、法制化,将抗疫期间艰苦探索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我们国家应急管理的法制财富。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应急管理的理论界和实务界认真研究。

▲夏诚华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还是第23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重点学术活动之一,也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会后,论坛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将对专家意见进行梳理,形成专家建议供北京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关媒体报道

 

 

新华社客户端北京频道:2020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在京落幕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509734?channel=weixin

 

《瞭望》:人工智能: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变革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511499?channel=weixin

 

北京科技报: 聚集人工智能时代的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北京两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举办

http://www.kexuejia.net.cn/bianji/commonns/ShowDetailPage.action?type=3&id=9805&uid=102&isappinstalled=1&influence1=525167&influence2=525449&code=071Axi0w3yvZeV2CLy2w3YMJDC0Axi0F&state=kxj

 


 

 

 

 

Tags: 本文暂无Tags!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3-2015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
Center of Crisis Management Research. CCMR